尼康生物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、醫學檢驗、教育教學中較常用的工具,用于觀察細胞、組織切片、微生物等透明或半透明樣本。想要清晰呈現細胞的形態結構(如細胞核、線粒體、細菌形態),以下關鍵點需特別注意。
一,樣本制備決定觀察質量。生物樣本多為薄片(如血液涂片、植物葉片橫切),需經過固定(如用甲醛固定細胞形態)、染色(如用蘇木精-伊紅染液區分細胞核與細胞質)等處理,使目標結構與背景形成對比。對于活細胞觀察(如草履蟲運動),需使用生理鹽水(0.9%NaCl溶液)保持細胞活性,避免樣本干燥死亡;若觀察厚樣本(如胚胎組織),需制作切片(厚度5-20μm,過厚會導致光線無法穿透)。注意:染色后的樣本需用蓋玻片覆蓋(避免液體揮發污染鏡頭),并用濾紙吸去多余液體(防止溢出腐蝕顯微鏡)。
二,光源與光路調節是關鍵。尼康生物顯微鏡通常配備透射光源(鹵素燈或LED),需根據樣本透明度調整亮度(活細胞觀察用弱光避免光毒性,染色樣本用適中亮度突出細節)。觀察透明樣本(如洋蔥表皮細胞)時,需調節聚光鏡孔徑光闌(控制進入物鏡的光束大小,孔徑與物鏡數值孔徑匹配可提高分辨率)與視場光闌(限制照明范圍,減少雜散光);若樣本反光較強(如某些藻類),可啟用相差附件(通過相位差增強透明結構的對比度)。

三,物鏡選擇與操作規范。尼康生物顯微鏡提供低倍物鏡(4×、10×,用于尋找目標區域)、中倍物鏡(20×、40×,用于觀察細胞整體結構)、高倍物鏡(100×油鏡,用于分析細胞細微結構)。使用低倍物鏡時,先在載物臺上大致定位樣本(通過粗調旋鈕快速對焦),再切換中高倍物鏡精確觀察;使用100×油鏡時,必須在樣本與物鏡之間滴加香柏油(填充空氣間隙,減少光線折射損失),并用擦鏡紙小心擦拭鏡頭上的油漬(避免殘留影響后續觀察)。注意:高倍物鏡工作距離極短(約0.1mm),調焦時需極度緩慢(防止鏡頭壓碎蓋玻片或樣本)。
四,日常維護延長使用壽命。每次使用后,用擦鏡紙清潔物鏡與目鏡,避免用手直接觸摸鏡頭;保持載物臺清潔(殘留的樣本碎屑可能劃傷玻片);顯微鏡不用時,需蓋上防塵罩(防止灰塵進入光路),并將物鏡轉至較低倍位置(避免高倍物鏡因重力偏移)。長期不用時,建議取出電池(若為便攜型號),并將光源調至較低亮度或關閉。
五,特殊樣本的觀察技巧。觀察活細胞時,需在載玻片上滴加少量培養液(保持濕潤),并用蓋玻片輕壓(排出氣泡,避免干擾觀察);若樣本含色素(如葉綠體),可適當降低亮度(避免顏色過飽和掩蓋細節);觀察細菌等微小生物時,建議使用暗視野附件(通過側光照明突出透明微生物的輪廓)。
掌握這些要點,不僅能讓你更清晰地觀察生物樣本的微觀世界,還能保護尼康生物顯微鏡的光學性能,使其成為科研與教學的可靠伙伴。無論是探索細胞奧秘,還是分析病理切片,正確的使用方法都是獲取準確結果的第一步。